最近到英国格拉斯哥开会几天。格拉斯哥是苏格兰最大城市,虽然地位和首府爱丁堡相当,名气却小了很多,很多人都没听说过。我曾去过爱丁堡几次,那里文化兴盛,确实有尊贵的首府气质,让我印象很好。我期待格拉斯哥也是一样。

让我惊讶的是,我在格拉斯哥的马路上见到的流浪汉人数之多,以及那些流浪汉泰然自若又富有生活的举止和神态。格拉斯哥市中心每条马路上都能见到无家可归夜宿大街的人,和我想象中的富裕发达差距很大。这些流浪汉又不是形容枯槁的苦命形象,反而看起来很有生趣。几天下来,我看到了早上醒来慵懒坐在“床”头梳头的流浪者,看到了三五成群约着去吃东西的流浪者……更多的则是安静地生活在街头某个遮风避雨处的流浪者。

出门在外,一个人走路遇到流浪汉有时难免有点害怕。他们会不会成为治安隐患?会不会盯上我的钱包财物?如此多的流浪汉,让格拉斯哥市中心的观感有所减分。
但我很快发现格拉斯哥的流浪汉好像自成一个体系,与我这样的匆匆过客各自在自己的世界里互不打扰。每晚夜幕降临,格拉斯哥堪称门面的中央火车站门口会有慈善组织给流浪者发放食物和饮料。那里放着欢快的音乐,流浪者排着长队领取餐饮,甚至还有大瓶雪碧和可乐分享。有一天我参加会议晚宴后返回酒店路过那里,发现晚宴上收费的汽水在流浪汉那里竟然免费发放,都有点失去心理平衡。


我于是想起读本科的时候的一件事。
大四那年,俄罗斯组织的百人青年团来上海访问,学校安排我们俄语系的同学去接待和翻译。活动的组织方某天为俄罗斯青年安排了参观禁毒馆展览。我和一队俄罗斯学生走进展览馆大厅时,两位无家可归的流浪者盖着被子躺在电梯下方,俨然已经在此生活了很久。我见此情景还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又内心里责怪组织活动的单位知道外国客人要到访怎么不解决一下这么影响城市形象的问题。说实话,我在上海读大学四年,真的没见过太多流浪汉,这应该是城市治理和社会福利部门共同努力的成果。
后来反思自己,觉得好像缺失了善意和同情心。比起面子和形象这些无形的东西,两个活生生的人有没有吃饱穿暖,是不是居无定所,难道不更值得我关心吗?展览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能暂时为两位贫苦人士遮挡风雨,也有它恰如其分的地方。
同样是大城市,纽约的流浪汉问题就更严重。设计师将很多街头的长凳设计成层叠波浪的形态,以防流浪者平躺并长期占用。温暖的地铁出风口被装上荆棘,避免冬天流浪者扎堆取暖。仿佛让流浪者从眼前消失,他们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比起那样,我宁愿看到格拉斯哥这样的景象。当然,如果城市管理者能为这些流浪者提供更好的生存解决方案,避免他们露宿街头,格拉斯哥城市形象无疑将显著提升。
如果我偶尔没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怀,还是希望我的城市能替我坚守一份人文关怀。
0 条评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