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我去美国波士顿旅游,还没去就被那里的价格震惊。一直听说纽约曼哈顿寸土寸金,没想到波士顿虽然城市不大,旅游成本却轻松碾压纽约。
我咬咬牙预定了青旅四人间的一个铺位,含税平均也要接近100美元一晚了——就这还是我能找到最便宜的选项,还是这个价位的几乎最后一个铺位。花100美元在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能住到不错的酒店了吧?
好在这家青旅的地理位置优越,就在市中心附近,我经常晚上从景点一路走回旅店。波士顿的夜景,热闹又带着文化重镇的古典优雅。

好久没住过四人间了,感觉回到了大学宿舍。两对上下铺,除我以外的住客多数是来找工作的韩国青年。他们应该是在这里住了有一段时间了,床铺上摆满了东西,晚上穿得邋里邋遢互相聊天,到了早上又都西装革履光鲜精致地出门。
我偶尔还会在电梯里遇到年龄稍长的人住在这里。他们应该跟我父母差不多年纪,形象更沧桑一点。个别的甚至形容枯槁,看起来感觉像是有毒瘾。在青旅里遇到年长的人,我心里总会生出一些嫌弃,想来如果不是生活遇到什么问题,到这个年纪不该沦落至此吧。
但我看到韩国打工小哥打扮得焕然一新早上出门时,只会觉得共情,还有点敬佩。我自己预定这家青旅的时候也是心安理得,甚至有点儿勒紧裤腰带省钱了的自我感动。

为什么在青旅看到年长的人,我就会有一点鄙夷呢?我开始问自己,我还可以心安理得地住多久青旅?到什么年纪,老老实实住酒店,哪怕是如家宜必思,会成为出行的最低门槛?
青旅之所以叫青旅,必然是默认提供给年轻人的。社会期待年长的人累积更多财富,能在出行时选择更好的住宿条件。因此我在青旅遇到年纪大的住客会觉得有些排斥。但我又不想做行走的势利眼,忽略世界的参差。如果年纪大了经济条件确实如此,100美元的波士顿市中心青旅不应该是什么丢人的选项。有选择的情况下,就算年轻人也不想住青旅。

最近在荷兰经常遇到衣着光鲜的兼职骑手送外卖。有一次从穿着Moncler(尊贵羽绒服)的小哥手里接过外卖,我就反思了半天:我都穿不起Moncler,凭什么花钱让穿着Moncler的人给我送外卖?我连Moncler都没穿上怎么还有钱吃外卖?我应该去送外卖。
最近还经常听朋友说年纪大了,远途经济舱坐不动了。我觉得这既有事实的成分,也有物质生活质量提高的因素。我们越接近那些经常坐头等舱商务舱的人,越会觉得经济舱难以接受。其实一架飞机上就那么寥寥几个尊贵座位,经济舱人数却上百,摆明了大部分乘客无论年龄都是要坐经济舱的。不过经济舱座位越来越薄,间距越来越挤也是事实。我们年纪越来越大了也是事实。
但对没坐过飞机的人来说,坐一次飞机可能已经是奢望。对没出过远门的人来说,去另一个大洲旅游可能也遥不可及。我们现在抱怨出去玩住什么酒店坐什么飞机,在别人的语境里可能就是何不食肉糜。
我当然希望到我年纪更大的时候我能有更多财富,能随意住波士顿的酒店,能穿Moncler,能坐商务舱头等舱……我当然懂得要在年轻的时候更努力更节约。但生活绝对不应该只有物质,更不应该迷失在物质追求里。至少等我五六十岁的时候,我还愿意当那个住青旅也挡不住我去波士顿的人。
2 条评论 Comments
8 个月 前
希望明早日领取五六十岁可以更方便去美国的东西!!
8 个月 前
写的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