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从俄罗斯输入的新冠疫情令人担忧。一班从莫斯科飞到上海的航班上已经确诊了60例,内蒙古和黑龙江也都因为陆路口岸从俄输入病例而新增上百病患。逐渐退烧的疫情地图,又添了两大块吓人的红色。在新闻里我又见到曾经熟悉的柳布里诺,就想起这个神奇的地方。

柳布里诺Люблино在莫斯科东南郊,乘坐地铁黄绿色线一路往南的某一站。中国新闻里经常提到的柳布里诺其实是此地的一家大型市场,官方名字叫“莫斯科商场”,只是从没听人这样叫过。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朋友跟我说,出了地铁站跟着人流走,大多数人都是到这里的。

这座商场主楼像是个会展中心,扁平而庞大。这里没有莫斯科诸多现代购物中心的趣味和豪华,从里到外都是一股土味。室内一层有成百上千家逼仄的小店,让我想起沈阳的五爱市场,可能还有点像义乌小商品城。来自全球各地的低端商品都在此集结。塑料模特千人一面,都穿着款式新颖却明显劣质的衣物,等着老板把自己的穿搭批发到全俄各地的小店里。这里的售货员也来自五湖四海,中国的就有不少,他们说话时都能多语种无缝切换。很多脚夫推着大箱小箱的货物,在本就不宽敞的小路上流窜,让货物在几千家商铺间流通。在一楼行走,经常一不小心就发现身后跟着个推车人,一定是我挡人家路了。

柳布里诺的二楼稍微规整些,很像奇幻的电影场景。走几步路看到南亚风情,竹叶掩映的小院里几个人吃着越南河粉;又走几步见到中国红灯笼,坐下就能吃到中国菜;印象里还有师傅转着圈切肉的土耳其烤肉,和汉堡三明治等食物中的通货。这里的饭店反而不像其他商场的标准化装修,而是每家都非常有仪式感地圈出一块地方布置出异域风情,甚至有移步换景的效果。二楼也不是只有饭店,其他比较整洁的店铺也安排在这里。比如这里有中国人经营的商店可以租用随身WiFi,招待来俄的朋友便宜又方便。
我每次来柳布里诺,并不是为了这些。绕过巨大的商场,或者从商铺中间径直穿过,角落里有一个很像仓库的大铁门。拉开大门里面别有洞天,是一个完备的亚洲农贸市场。俄罗斯一年四季少有绿叶菜,土豆胡萝卜占据超市蔬菜区的半壁江山。来这市场里看看,小白菜韭菜香菜芹菜都很新鲜,来一次可以丰富一周的餐桌。这里的中国菜店多是由我们东北老乡经营的,可以买到酸菜、火锅调料、老干妈、火腿肠等家乡的味道。超市冰柜里的陈年冻鱼肉看起来了无生气,而这市场里的活鱼甚至有一次从鱼缸里蹦出来吓到我朋友。我每次来柳布里诺必买的还有豆腐。柳布里诺地处郊区,很多人都要倒车几次来到这里,所以店主会帮大家把一小块豆腐用一大堆纸板胶带包得像个快递,以免在路上撞碎了。看到有句话说“爱让人突然有了铠甲,也突然有了软肋”,我觉得这豆腐才是又有软肋,又有了铠甲。

第一次去柳布里诺的时候,朋友提醒我看管好手机和钱包。这商场这么复杂,各色人等混杂其中,有小偷是免不了的。我深以为然。好在一年下来没遇到过意外。
离开俄罗斯的几年里,柳布里诺几次在新闻中出现,基本是有关“灰色清关”的争议。而今天,再次在新闻里见到这个地方,则是对疫情的担忧。柳布里诺里的中国商贩平常就多人聚居,工作环境或密集或潮湿,在今天的疫情下绝对是一颗定时炸弹。新闻里,有的中国商贩发现同住的同事确诊,有的刚和已经确诊的病例一同吃过饭……
柳布里诺的亚洲市场里有一家商店,叫“舒兰商店”。我看到这名字就想起了吉林省的舒兰市,听店员口音也像是吉林人,开启东北话唠嗑技能还能收获一点折扣。最近,吉林省从俄输入一病例,是舒兰人。我于是又担心起那店铺里的人。
为贫富差距所患的社会里,柳布里诺供应着全球化世界送来的解药。柳布里诺是我的宝藏,但我在柳布里诺的客人里算是异类。就像柳布里诺的购物体验在莫斯科也绝对是异类——有人把它当成莫斯科的寄生虫,它却供应着莫斯科需要的养料。
0 条评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