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点标题党了。我对这件事情的情绪远没有标题体现的这么强烈。但与我态度相反的朋友显然有,于是我最近频繁地在各种微信群里被邀请去某个网页给征求意见的外国人永居条例投反对意见。
很是惭愧,本人参政议政意识不强,我国日新月异的法规条例,在正式生效之前我几乎都没听说过,更别说去草案公示网站上表达意见了。在这一点上向踊跃表达意见的各位民主人士致敬。
但是各位看过多少条法律草案?在我看来,这股把新永居条例搅黄的风潮,表面上是公众参政意识的突然增长,背后还是有不少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占了上风。
我们国家在如何面对外国人的问题上存在着历史性的心理失衡。从“天朝上国”“万邦来朝”到“宁与友邦不予家奴”,到了现代要么“老师教我爱祖国,国产手机爱华为”要么给留学生找异性学伴、给外国人全城搜寻自行车。态度上忽而自大忽而自卑。
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对外国人永居条例的反对声浪——如何保证这不是又一次打肿脸充胖子的跪舔?高端人才不稀罕来,进口废物倒是能享受超国民待遇。我国公共资源本就不富裕,还要放他们进来吸血?
这份语焉不详的条例草案不能完全地答复这些疑虑。和很多法规条例一样,这部草案里给实际操作留出的解释空间非常大,比如只说哪些人有资格申请,没说申请了会否批准,有多少限额。而关于永居申请资格,最后一条是“外国人因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在中国境内永久居留的,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对于法律方面我不甚了解,但这条实际执行起来,会不会相当于想让谁申请谁就有理由申请?
但仔细阅读这则草案,可以感受到其中的风向。明确列出的永居资格里,对申请人的学历、工作收入、婚后年限、实际居住时间等条件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这还只是最低标准。受中国现状所限,这些标准与各国相比也算是严苛了。
而且条例里还对外国人工作成果、纳税、资产流动等有限制。只要守住上述门槛不松动,国家难道不会从来华人才身上获益吗?
自卑就看不到自己的价值,自大就忽视别人的价值。

当然,既然是草案就欢迎各种意见,大家有不同看法也是正常。只是这股风潮,真的不是狭隘民族主义的排外情绪在煽风点火吗?毕竟我在几次被群友提醒之前,丝毫没听过这则条例。
出国办理繁琐的签证总是使人厌烦。有一次我在办理法国签证的时候感叹材料太麻烦了,一个同学无不骄傲地说“你知道外国人要想办中国签证有多难吗……”我还真知道一点。单单是一封具有官方效力邀请信就能难倒很多游客,加上几年前中国驻外机构服务能力有限,信息更新不及时,办理中国签证确实难度很大。近年来中国签证中心在全球多地开花,相信中国的签证服务有很大提高。
不仅签证难办,中国国籍也是最难拿的外国国籍之一,能入籍中国的外国人每年屈指可数,和各大国都不能比。可是这有啥可骄傲的呢?
2017年,95岁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入籍中国。出生于安徽的他获诺贝尔奖后入籍美国,毕生的科学事业几乎都在美国完成。当时就有人讥讽他,当了大半辈子美国人,日薄西山了想换回中国国籍捞取名声。